恶意串通合同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5-15 点击:75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某些情况下在需要双方签订合同前,往往会有当事人双方对合同的签订进行恶意串通。那么恶意串通合同的构成要件有哪些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恶意串通合同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恶意串通而订立的合同,其构成要件是:
(一)当事人在主观上具有恶意性。即明知或者知其行为会造成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损害,而故意为之。
(二)当事人之间具有串通性。串通是指相互串连、勾通,使当事人之间在行为的动机、目的、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上达成一致,使共同的目的得到实现。在实现非法目的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后,当事人约定互相配合或者共同实施该种合同行为。
(三)双方当事人串通实施的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恶意串通的结果,应当是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法律并不禁止当事人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中获得利益。但是,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谋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而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的时候,法律就要进行干预。
二、恶意串通的合同有什么特征
(一)当事人双方是出于故意。因恶意串通而成立的合同的当事人都是故意的,这种故意的本质在于通过损害他人的利益来获取自己的非法利益。当然,因恶意串通而成立的合同不以行为人已经或必然获得了非法利益为必要条件。
(二)恶意串通的合同是为牟取非法利益。当事人订立恶意串通的合同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非法利益。这种非法利益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三、恶意串通的合同效力如何
恶意串通的合同无效,无效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综上所述可知,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恶意串通的合同自始就不具备法律效力。以上就是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恶意串通合同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假释法院什么情况不批
发现医疗纠纷怎么办理
出国无犯罪记录证明怎么开
构成不报安全事故罪怎么判刑?
食品安全向哪投诉举报
办个营业执照每年要交多少钱
报复陷害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
哺乳期离婚怎么离婚,程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