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的背景及要求
产生的背景伴随着本世纪中期爆发于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害事件,人类开始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出现及其严重性。环境污染与公害事件的产生使人们从治理污染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要有效地保护环境,人类社会必须对自身的经济发展行为加强管理。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并试图通过诸如许可证等手段强制企业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来改善环境。8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全球环境问题更使人们通过管理自身行为的实践进一步人到,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行为是由人类的发展思想、发展观念、消费方式和发展模式决定的。也就是说,环境问题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当前发展观的必然结果,如果不摈弃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不提倡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切管理手段都是苍白的。为实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在世界各国及许多有识之土对人类发展模式及环境保护不断探索的基础上,1987年,前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又将这一概念进一步阐释“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成为当今世界的共同追求和指导人类社会发展的实施纲领。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引发着社会各领域、各层面的深刻变革和广泛的行动,特别在工商业界,以实施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行动力自身应有的责任义务,进行着改变原有生产和末端治理的实践。企业从加强环境管理入手,建立污染预防(清洁生产)的新观念,通过企业的“自我决策、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资源方式,把环境管理融于企业全面管理之中。一些工业企业或民间组织纷纷根据可持续发展精神制定相应的政策。如国际商会制定了可持续发展商务宪章,该宪章提出了16项环境管理原则。化学工业推出了“环保责任计划”,该计划目前已经成为化工协会会员资格的必备条件。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绿色产品运动,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绿色消费浪潮中。一些新的环境管理工具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运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环境影响,通过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和进行环境审核提高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以获得商品经营支持,以及将废物最小化、清洁生产审计、污染预防等工具和手段引人到企业环境管理中。正是在这种环境管理国际大趋势下,考虑到各国、各地区、各组织采用的环境管理手段工具及相应的标准要求不一致,可能会为一些国家制造新的“保护主义”和技术壁垒提供条件,从而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机会,并为响应联合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于1993年6月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式开展环境管理标准的制定工作,期望通过环境管理工具的标准化工作,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组织的自愿环境管理活动,促进组织环境绩效的改进,支持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要求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确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环境方针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保其;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c)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f)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g)可为公众所获取。今天通过对《产生的背景及要求》的学习,相信你对认证有更好的认识。如果要办理相关认证,请联系我们吧。
有真正的艾条加工吗获得假释的条件是什么非法批准征收土地罪立案条件是什么?谁承担伤情鉴定费用企业职工工伤待遇有哪些,企业职工工伤期间工资如何发放石家庄起诉离婚怎么办法律规定离婚证丢了怎么复婚大拇指骨折可以评上工伤几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