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方法
大多数企业已经按ISO9001标准建立了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已经初见成效或保持着有效的认证证书?由于顾客/政府/社会的影响,企业可能需要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扩充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或者说除了ISO9001认证证书,还想获得ISO14001认证证书?
首先,当然是学习ISO14000系列标准?其中ISO14001和ISO14004两个标准可以作为重点来学,前者是要求,后者是指南,分别对应于ISO9001和ISO9004?
其中,如何内审(ISO19011标准)的内容是与质量管理体系一样的,如果以前学习过了,这次不用再学?
我们知道,ISO9001标准为企业管理的其它体系提供了一个相容性很强的模版?这个模版的特点是建立一个从经营理念(企业宗旨)到工作方针,到工作目标,到程序和方案?措施,到监视和自我改进,这么一个自上而下的?循环的系统?学过ISO14001以后,我们会发现,环境管理体系也是按这个模式建立并运行的?
如果学过ISO9004,我们会感觉到,“质量”的概念已从产品实物质量延伸到了经营质量?也就是说,环境工作的工作质量,也可以是企业建的大质量管理体系中关注的?
下面介绍一个如何扩环境管理体系的工作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ISO14000前期调查和经营思念的完善
1.把公司的经营理念拿出来看看,分析一下,有没有涉及环境工作?如社区影响或节能减排?考虑政府?社区?顾客及其它一些相关方对我们公司环境工作的期望(如验厂的要求?当地的环保法规?社区居民的投诉等),对经营理念进行一些修订或完善?
2.环境工作涉及公司的社会责任形象,而且,也不全是付出?充分利用资源?节能减排本身也是企业应该追求的目标?
3.之所以要修订经营理念,是为了让股东?员工和其它相关方明白,这是公司的一项战略决策?从战略策划的角度来说,最好能在公司原有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添加环境绩效指标和时间进度表,并落实相应的责任?方案和措施?
4.与ISO9000一样,修订的时候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现状和能力?搞环境管理不能削弱企业的竞争能力?
5.环保法律法规是必须要收集的?符合国家和当地的环保法规,是企业稳定经营的前提?如果企业的环境工作,连当地的环保部门都不认可,那还是不要想着去拿什么认证证书了,把基础打好再说?
二?ISO14000自我评价(环境状况初评)
1.先通过分析公司的所有经营活动,包括管理活动?厂区内员工的活动?产供销行为和产品交付后的环境影响问题等这些方面,来寻找和确定公司有哪些“环境因素”?公司是通过控制这些环境因素,来开展环境工作的?
2.最简便的方式是从空气?噪声?水?土壤?人体这些方面来考虑环境因素有哪些?除了正常情况下的一些现象,还要考虑不是经常发生的一些状况,比如说工艺调整?设备抢修?台风?火灾等?要考虑变化的情况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3.可以参照法规的强制性要求来判断,还可以通过验厂要求?社区意见?员工反映等方式寻找?建了环境管理体系,至少这方面的麻烦事总应该降低一些吧?
4.公司历史发生的与环境问题有关的一些事件,或者说“教训”,应该是重点分析的?以前发生过,很可能以后还是会发生的?
5.公司以前是怎么应对环境问题的,以前的措施是否有效,这种工作上的惯例和程序是否有修改的必要,这些也要考虑?
6.环境因素分析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包括后面讲的如果控制也是,必要的时候,可以多咨询一下有关的专家,或问问同行?因为以后环境指标通常会外包给环境检测机构检测的,所以请检测机构的专家参与环境因素分析,通常会得到专业的?免费的指导?
7.第一次的自我评价,是为了先认清自己企业的现状,了解自己了,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环境因素的识别结果,最好是有个列表,列举环境因素的种类?名称?影响大小?关注的程度?现有的控制状态?可能需要的资金投入?技术难度等,这样有利于领导来优先选择哪些环境因素先控制起来?ISO14001标准没有要求企业必须对所有的环境因素实施控制?责任与能力相适应?
8.企业的能力有限,所以应该有个范围和资源投入的限制,量力而行?除了强制性要求必须满足外(如当地环保部门的整改通知),其它的需要付出多少,需要有个总体上的考量?松下幸之助说过,企业不赢利是犯罪?企业赢利,才有能力承担社会责任?
三?ISO14000编写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
1.这与质量方针的形成方式是一致的,都从经营理念的总思路中分离出来?不过,最好是单独表述?这样环境方针显得清晰一些?
2.根据环境方针和公司的战略规划,结合对公司的环境因素的认识,选择一些紧迫的?容易做到的事情先列入工作目标?为让工作踏实,应该提出一些可以测量的指标数据,并且策划出为了达到目标,公司将采取的行动方案?
四?ISO14000修订体系文件
1.公司原有的体系文件是以质量管理体系为主要工作核心了,现在引入环境管理体系,当然需要添加一些工作要求,以使公司的文件化的制度符合ISO14001的基本要求?象目标管理?文件管理?人力资源?内审?管理评审?不符合处理?自我改进这些,基本与ISO9000是一致的,修订量并不大?象环境因素的管理?运行控制?应急措施?检测这些,与ISO9000有较大的差异,应该重点策划?
2.需要的时候,可以请专业机构(如检测机构?认证机构)?专家帮忙做些文件评审和指导?
五?ISO14000试运行
前期的学习?认识和管理调整工作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试运行了?把这些涉及环境工作的工作要求发布下去,组织对新工作要求的培训,要求员工按修订后的体系文件要求开展本职工作?
ISO14000试运行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新要求对原有工作的影响?如原先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责是否因新要求的执行而受到了影响;新要求是否导致员工注意力?精力上的分散;新要求与原有的工作惯例是否存在冲突等?
2)员工的能力和意识提升能否适应公司的工作调整?规定有了,能不能执行下去,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对工作的认识是影响成败的因素之一?组织相关的培训,也是体系运行的日常工作?培训应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这些调整,有没有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如一些反映环境业绩的指标明显地得到了改善;员工?社区对环境的抱怨明显地减少;产品实现过程的能耗明显地下降等?
4)新要求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员工在执行过程中有哪些建议和意见?公司应该根据这些建议和意见反思自己策划的要求?一个不受员工欢迎的工作文件不可能是好文件?
5)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搞一些应急措施的演习或试验?一方面可以借此加强员工对这些工作的直观感受,另一方面,可以评价这些重要的应急措施的效果?如消防演习?
六?ISO14000保持和改进
日常的工作监督?检查?内审?管评,这些活动,可以在原来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加入环境工作的新要求就可以了?
环境工作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满足相关方的要求,均衡各相关方之间的利益?所以体系运行是否真的有效,要看这些关注公司业绩的相关方是否满意,如股东?员工?顾客?社区?政府等?
一个好的环境管理体系,应该是能给企业带来好处的,如:
1)提升公司?投资方?经营者?员工团队的负责任的形象;
2)可以向关心公司环境业绩的相关方表明,公司在这一方面已经在努力?为公司创造了一个因各方利益得到均衡而稳定的经营环境;
3)节能减排,充分地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4)降低企业运营的风险,防止因环境事故导致的重大危机;
5)得到相关方的更多的抚持或便利,如政府的优惠政策?重要客户的订单?吸募资金等?
SPC控制图控制线为何是3西格玛不是6西格玛?申请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的好处澳大利亚商标该如何注册养老服务认证要多少钱工伤等级鉴定申请表怎么写一般窝藏罪是怎么处罚的?劳务公司成立条件培训学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