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鉴定必须尸检吗

发布时间:2024-01-30 点击:104
一、医疗事故鉴定必须尸检吗
不一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该规定指出对于医患双方不能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进行尸检,同时进行尸检对时间有严格的要求,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尸检,可能会因超过48小时,尸体本身腐烂造成无法进行尸检。
如果因患者一方的原因未能进行尸检,导致死亡原因不明,患者一方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医患双方掌握的专业医疗知识不对等,患者去世会让家属完全陷入悲痛,一方面想要为患者讨回公道,另一方面从民俗的角度讲又不舍得破坏尸体的完整性。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发生后,都需要进行尸检,那么如何判断是否应当进行尸检,首先应当在第一时间将病历封存,保存证据,然后通过分析病历,看医患双方对患者的死亡原因是否存在争议,如果医患双方对死亡原因无争议,可不进行尸检。既不影响维权,又不破坏尸体。
二、申请医疗事故鉴定需要哪些材料
医疗机构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2.住院患者的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3.抢救急危患者,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的病历资料原件;
4.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
5.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其他材料。
在医疗机构建有病历档案的门诊、急诊患者,其病历资料由医疗机构提供;没有在医疗机构建立病历档案的,由患者提供。
医患双方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医疗机构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如实提供相关材料,导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能进行的,应当承担责任。
三、医疗事故如何赔偿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规定,医疗事故按照以下标准赔偿:
1.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
2.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
3.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4.陪护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5.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
6.残疾用具费: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7.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8.被扶养人生活费: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
9.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
10.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
11.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


离婚判决书丢了怎么办
离婚了孩子给前夫需要支付抚养费吗
离婚协议怎么制定?离婚协议的范本
离婚要啥手续?需要多久
财产纠纷起诉需要什么证据
离婚上诉期限有哪些规定
怎么样在法院起诉离婚手续
第二次起诉离婚会判离的几率有多大